核心病机:
脾虚气陷:脾主升清,脾虚则中气不足,无力升提脏器,导致 “脏器下脱”;
肾虚不固:肾为先天之本,主封藏,肾虚则冲任不固,带脉失约,脏器维系无力;
常兼气滞、血瘀或湿热(长期脱垂摩擦导致局部感染),形成本虚标实之证。
治疗原则:以益气升提、补肾固脱为主,兼调冲任、祛湿活血,根据虚实寒热辨证配伍。
二、名家验方与经验总结1. 脾虚气陷型 —— 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李东垣 “补中益气汤” 经典方(金元四大家经验)
张锡纯加桑螵蛸 15g、金樱子 15g、芡实 15g,增强固涩之力;
朱良春加枳壳 15-30g(重用升提气机)、益母草 12g(活血利气,改善局部循环)。
组成:黄芪 15-30g、党参 12g、白术 12g、炙甘草 6g、升麻 6g、柴胡 6g、当归 10g、陈皮 6g。
功效:益气升阳,举陷固脱。
辨证要点:子宫或阴道壁下垂,伴神疲乏力、少气懒言、面色萎黄,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脉弱。
名家化裁经验:
刘奉五教授经验方(妇科名家)
组成:黄芪 30g、党参 15g、白术 15g、升麻 9g、柴胡 9g、当归 12g、川芎 10g、益母草 20g、炙甘草 6g。
功效:补气升提,活血调经。
特点: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川芎、益母草,既升提中气,又活血行气,适用于脱垂伴月经量少、气滞血瘀者。
2. 肾虚不固型 —— 补肾固脱,调补冲任《傅青主女科》“大补元煎” 化裁
组成:熟地 15g、山茱萸 12g、山药 15g、枸杞 12g、杜仲 12g、党参 15g、当归 10g、炙甘草 6g、鹿角胶 10g(烊化)、金樱子 15g。
功效:补肾填精,固脱止坠。
辨证要点:脱垂伴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畏寒肢冷,夜尿频多,舌淡苔白,脉沉弱(偏肾阳虚)。
岳美中经验:加补骨脂 12g、菟丝子 15g 增强温肾固摄,若阴虚明显(五心烦热)去鹿角胶,加女贞子 15g、旱莲草 15g。
哈荔田教授 “补肾固脱汤”
组成:熟地 20g、山茱萸 15g、山药 20g、杜仲 15g、桑寄生 15g、菟丝子 15g、鹿角霜 12g、黄芪 20g、升麻 6g。
功效:补肾强腰,益气升提。
思路:以六味地黄丸(熟地、山萸肉等)补肾阴,配伍杜仲、桑寄生、鹿角霜温肾助阳,黄芪、升麻补气升提,适用于肾虚为主、兼气虚的脱垂患者,尤其中老年妇女。
3. 脾肾两虚型 —— 脾肾双补,升固兼施罗元恺教授经验方(岭南妇科名家)
组成:黄芪 25g、党参 15g、白术 12g、炙甘草 6g、升麻 6g、柴胡 6g(健脾升提),熟地 15g、山茱萸 12g、杜仲 12g、菟丝子 15g(补肾固脱),金樱子 15g、芡实 15g(收敛固涩)。
功效:脾肾双补,升提固脱。
辨证要点:脱垂伴神疲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腰膝酸软,舌淡胖有齿痕,脉沉细。
临床应用:常用于产后或久病体虚的脱垂患者,补气不滞,补肾不燥,兼顾气血阴阳。
4. 湿热下注型 —— 清热利湿,佐以升提(标实为主时)黄绳武教授经验方(先清后补)
组成:黄柏 10g、苍术 10g、牛膝 10g(三妙丸),萆薢 15g、土茯苓 30g、泽泻 12g、蒲公英 15g,佐以升麻 6g、柴胡 6g。
功效:清热利湿,升阳举陷。
辨证要点:脱垂伴外阴瘙痒、带下黄稠、小便短赤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思路:先以三妙丸合萆薢渗湿汤清利湿热,待湿热减轻后,再转用健脾补肾法治本,避免 “闭门留寇”。
5. 外治法与针灸辅助(名家临床常用)针灸验方
主穴:百会(升阳举陷)、关元(补肾固脱)、气海(益气固本)、中极(调补冲任)、子宫穴(经外奇穴,位于下腹部,关元旁开 3 寸)、足三里(健脾益气)、三阴交(调补肝脾肾)。
配穴:脾虚加脾俞、胃俞;肾虚加肾俞、命门;湿热加阴陵泉、行间。
操作:百会用灸法(悬灸或隔姜灸),关元、气海、子宫穴针刺用补法,可配合电针增强疗效。
中药外洗方(适用于脱垂伴感染或摩擦溃疡者)
组成:苦参 30g、黄柏 20g、蛇床子 30g、白鲜皮 30g、地肤子 30g、金银花 20g、蒲公英 20g、五倍子 15g。
用法:水煎后先熏后洗,每日 1-2 次,具有清热燥湿、消肿止痛、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。
三、中医治疗注意事项分度与中西医结合:
轻度脱垂(Ⅰ-Ⅱ 度)可优先尝试中医辨证治疗 + 盆底肌训练;
重度脱垂(Ⅲ 度,脏器完全脱出阴道口外)或合并尿失禁、排便困难者,建议西医手术(如盆底重建术),术后可配合中药调理预防复发。
配伍禁忌与体质调护:
气虚者忌用破气耗气药(如青皮、枳实),但可少量用枳壳(15-30g)升提气机;
肾虚者需辨阴阳,肾阳虚少用寒凉药,肾阴虚少用温燥药(如肉桂、附子);
脱垂摩擦出血者,加仙鹤草 30g、地榆炭 15g 止血。
生活调护关键:
盆底肌训练(凯格尔运动):每日 3 次,每次收缩肛门及阴道肌肉 10-15 秒后放松,重复 20-30 次,增强盆底肌力量;
避免重体力劳动、长期便秘或咳嗽(减少腹压),产后早期避免过早负重;
饮食多吃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枸杞等健脾补肾食物,忌生冷、油腻伤脾之品。
重要提醒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(如分娩损伤、衰老、肥胖)密切相关,中医治疗以改善症状、延缓进展为主,但需明确诊断后规范干预。若出现脱垂嵌顿(无法回纳)、出血、感染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需立即就医,避免延误西医治疗时机。所有验方均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、病情加减,切勿盲目照搬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正规配资炒股平台搜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